本期导读:
新任管理人员如何成功走向优秀管理人员,一直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。今天,小编为大家介绍国网江苏电力的做法~国网江苏电力以新任管理人员的通用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、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,科学、系统地设计了“青年员工丰羽行动”项目,帮助一批优秀青年员工实现从“新任—合格—优秀”的转变。
本文是2019年10月推送的第6篇干货,计3940字,阅读时间8分钟。
文 | 吴俊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来源 | 《培训》杂志10月刊 本项目获评为“2018~2019年度中国人才发展菁英奖·最佳学习项目”
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国网江苏电力”)构建的“全员全职业生涯”的培养体系中,针对以青年员工为代表的新任管理人员培养计划——“青年员工丰羽行动”,正是从“知识、行为、结果”三方面出发,帮助他们实现了从“新任—合格—优秀”的转变,“适应—稳定—发展”的过渡。
“全员全职业生涯”培养体系
“丰羽行动—新任管理人员”实施计划
对于新任管理人员来说,他们正面临职场上的第一个转型期,此时帮助其突破领导力困局对保障组织能力畅通非常重要。结合项目前期学员的素质测评结果,项目组发现针对“转型期”典型事件和特点的课程最为有效。根据拉姆·查兰“领导梯队”模型,项目组发现转型期的新任管理人员存在三大问题、五大困惑。结合公司战略、岗位胜任力要求、痛点问题,项目组设计了管理人员通用能力素质模型,针对每个能力开发了相应的课程。
“环境”:如何根据实际的管理环境调整对管理的最初预期?定位:不能清晰地理解管理人员角色,缺乏系统化管理概念;平衡:不能合理平衡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,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个人业绩贡献上;对于课程的开发,项目组根据公司战略要求,整合内外部资源,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,聚焦学员需求,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内容。前期,为进一步了解学员的能力素质水平,项目组从成就动机、领导力、管理潜能等多个方面,全面测评他们的能力、素质、价值观等,并产出团体和个人的测评报告,指出每位学员的待提升能力项、个人发展建议等。结合报告内容,项目组与学员直属上级进行深度沟通,厘清培训需求。然后,邀请业务部门专家参与典型案例的萃取工作,将实际工作中的场景、疑难痛点融入课程之中,形成具有国网江苏电力特色的本土化教学案例库。此外,项目组还邀请行业大咖评析外部重大行业事件,分析其发展过程、深层原因,研讨、点评其内在逻辑管理,用以丰富课程内容。如此一来,不仅加深了学员对行业的认识,还保证了知识的转化,帮助其学完即用。项目组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,将师资库、课程库、教务系统融为一体,避免传统“一刀切”,采用“菜单式”课程培训,将课程库置于教务系统中,学员登录系统即可自主“点课”烹制“营养大餐”。同时,项目组将课程划分为必修单元(1个)和选修单元(4个),前者是组织要求的政治素养、公司战略、和基础能力,确保所有学员基础扎实,满足基本要求;后者是通用能力素质模型要求的培训模块,每位学员根据自己能力短板、实际工作问题频率或严重性等选择至少1个选修单元进行学习。对课程的选择,项目组本着“自主选课、自愿调剂”的原则,严格把控班级人数,采取小班制教学,一旦课程超过30人则单独开班。为了考察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,每门课程均配有一套“结业试卷”(包含选择题、填空题、简答题、案例分析题等)。线上课程学习完毕后,每位学员需要在“在线教务系统题库”中随机抽取一门课的试题,进行1小时的现场考试,该门课的成绩即为本次能力考核的结果。此外,项目组还利用视频分析、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混合教学,加强学员通用能力素质,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、时间管理能力、团队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等,帮助学员突破转型期的困局;通过“选课”模式加强学习意愿,转变学习态度,真正实现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。
除了定制化的课程外,为学员构建了自发自主的交互性学习环境、丰富多彩的团队协作活动,帮助学员提升个人能力,成为合格的新任管理者。同时,项目组坚持采用积分制,及时记录学员课堂表现,并纳入培训考评,考评结果广泛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、薪酬动态调整、绩效结果分布、人岗匹配、职务晋升等方面,为学员职业生涯成长提供支撑。在“丰羽行动”中,分享是一种“交易模式”可分为3类——“团队激创”,学员之间相互“交易”知识,共同进步;利用晚上时间,项目组组织了数次“高端对话”活动,邀请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组织人事部相关领导与学员“面对面”沟通交流。对话摒弃了以往讲台说教式的分享,采用圆桌形式,让高管与学员以更为平等的方式聊天。高管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,学员就遇到的问题向高管“求助”。通过“高端对话”让高管关注到学员的需求,也让学员感受到高管的关心,激发其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。“团队激创”主要利用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,解决实际工作问题。在“团队激创”环节,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,每组选择一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进行讨论,组内依次发言,交换自己的看法、意见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者方案,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本组问题和解决方法。为了方便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,项目组建立了微信群。在群中,学员会分享行业相关信息、探讨遇到实际问题;项目组也会发布相关活动安排、讲师课件,及时分享与课程相关的外部信息等。每天培训结束后,学员需要梳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、感想,以及知识的落地实践,并就此撰写“培训心得”(不少于200字)。通过分享,引导学员消化所学知识,形成自己的思想。 为进一步加深学员培训烙印,项目组利用“531计划”,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场景或个人发展提升相关联。“531计划”引导学员将所学及时回馈到工作岗位中,学以致用,大大加强培训效果。“丰羽行动”全程采取“班主任跟班”“班委协助管理”模式,班主任由项目组统一配备,班委由学员自主选举产生。管理班子通过打分,加强培训过程的管控,保证培训时间、课件、人员、考评的“四落实”。其中,学员考勤、纪律的得分情况,项目组会每天予以公布。这种类似“红黑榜”的设置,加强了学员之间竞争意识,激励学员不断前进。此外,无论“互联网+”学习、微信群,还是公司的管理人才评鉴系统,学员均采用“单位+部门+姓名”的形式,破除了学员融合壁垒,增加融入感。培训期间所有公开的文件资料,也都进行标准化管理,统一样式、统一模式,形成品牌管理。
训后跟踪 随机访谈+寻找培训“网红”
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记忆、存储知识,而是将知识运用于日常工作,切实解决问题。为此,培训结束后项目组持续跟踪部分学员上任情况,并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,引导学员成为终身学习者。培训结束后,项目组会随机抽选50人进行跟踪访谈,除了“531计划”的执行情况以外,项目组还会了解该学员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,并请他们描述某个典型案例,包括背景、行为或措施、结果以及运用的课程知识点等,详细了解学员对该课程的应用情况,并将案例纳入新任管理人员案例库,便于教学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。项目虽然结束了,但学习永无止尽。学员可以根据前期素质测评报告的能力短板、自己的兴趣点、工作业务需求在互联网平台选择课程学习。培训结束一个月内,每人至少选学三门课程。培训结束一个月后,学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平台学习。同时,为了鼓励学员持续学习分享、促进学员交流、拓宽学员视野、鼓励学员跨部门学习,培训结束后,项目组开展了“寻找培训网红”的直播活动,鼓励学员在线直播课程,促进学员间的交流、讨论。直播的内容不限,包括学习课程内容、学习心得分享、工作内容、时事热点分享等,学员们可以在直播视频下面留言交流,更多地参与学习,获得更好的认知体验。直播结束后,由学员投票产生“最棒培训网红”,项目组对其进行奖励。本文来源于《培训》杂志10月刊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“培训杂志”立场。 投稿请联系:editor@trainingmag.com.cn
由《培训》杂志和培伴联合发布的 第三届培训海报大赛正式开始!
本次大赛将评选4大奖项 共计80张获奖作品
你度过假期的方式,藏着你的职场运势
假期玩家宝典,懂玩会买嗨起来
10.1七天乐,“吃喝住”人才一站式满足你!
因为有它们做坚强后盾,你也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源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src=11×tamp=1570543211&ver=1900&signature=0ladTuKSb0WnieBHC-Qo0SOjwpB3t3L-h9vPMo60*QRuiGyTxqxWihbQiKEg5FbXnuDujHYd-8Avro1gzlDJpj2yAoFwdt0jZkd8TsXQFHlsEczZgQlqkcb*HyzRU05-&new=1 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 |